注:首句起式都有链接,可供验律验韵。
表二说明,近体诗都有格律要求。分为绝句和律诗,
然后敷衍成十六式。律诗就是首联、颔联、颈联、尾联
四副联。现在一般是颔联颈联有对仗要求,即词性相同、
格律相对,而首联尾联不必对偶,即只须格律相对,不
必词性相同。
还有一种格律诗体,就是排律。是律诗的延伸。可按照
粘对的规则延伸律诗。超过八句以上的律诗就是排律。
近体诗的格律特点:
1)、只押平声韵。尽管有例外,但唐代以来,基本是
这规则,有的专家说,见到仄声韵近体诗,读来别扭,
总觉得怪怪的。建议别出新。
2)、偶句必押韵。即绝句24句押韵,律诗2468句押
韵。但是由上表,我们可以看到,首句平收,就要押韵。
3)、一韵到底,中间不换韵。
一般情况下,格律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。五绝一三
不论,二四分明。这和对联中的马蹄韵相似,平仄两两
交替。但这在近体诗里要注意不犯孤平。
4)、忌孤平。
孤平即除了韵脚字,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。例如:
一石击开水底天
古:仄仄仄平仄仄平(天:下平 一先//)
这句:天,是平韵字。那么句中只有:开,是平声,这就
是典型的孤平句。需要调整。
一石分开水底天
古:仄仄平平仄仄平(天:下平 一先//)
5)、近体诗中一般不说孤仄。
我们说孤平,是因为要押韵,所以除了押韵字,句里只
有一个平声字,那就是孤平。
但是如果句子落脚字是仄声,那就必须把尾字加上句中仄
声字,如果有两个,那就不是孤仄,因为它的尾字不是押
韵字。除非整个句子只有一个仄声字。但那不仅是孤仄,
而是出律了。
诗式的平仄有规律可循,这就是"粘对"的规则。
具体就是:第二句和第一句相对,第四句和第三句相
对。依此类推。
具体说来,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,第五句跟第四句相
粘,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。
依此类推,我们就可以写排律。不管排律有多长,也
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。
粘对的作用,是使声调多样化。如果不"对",上下两
句的平仄就雷同了; 如果不"粘",前后两联的平仄
又雷同了。
8)、诗律的拗救。
紫雨曾撰文,详见“从黄鹤楼看近体诗的拗救”。这
里紫雨再引用联都空空道人的解说:
一是在该用“平平仄仄平”的地方,第一字用了仄声,
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,以免犯孤平。这样就变成了
“仄平平仄平”。
七言则是由“仄仄平平仄仄平”换成“仄仄仄平平仄
平”。这是本句自救。
二是在该用“仄仄平平仄”的地方,第四字用了仄声
(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),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
平声来补偿。这样就成为“(仄)仄(平)仄仄,
(平)平平仄平。”七言则成为“(平)平(仄)仄(平)
仄仄,(仄)仄(平)平平仄平”。这是对句相救。
三是在该用“仄仄平平仄”的地方,第四字没有用仄
声,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。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。
这是半拗,可救可不救,和⑴⑵的严格性稍有不同。”
7、填词如何倚声?(词谱词格介绍)
所谓倚声填词,就是按照每个词牌的具体词格来填词。
1)、如今常用的词谱有:
《钦定词谱》,收有800余首词牌。尤其有很多长调。
可选余地大。适合已有相当造诣的填词者。
《白香词谱》,收有100首词牌。可满足一般的词写作。
《龙榆生唐宋词格律》,收有140首左右的词谱。和
《白香词谱》也正好互补。而且每首词格都有例词和
注解。
网上其他的词谱,所引用的大抵不出其右。
需要说明的是,由于版本的不同,有时同样的词牌,
其词格会有所出入。这是无法避免的。唯一的办法就
是在备注里注明依据的词谱版本,以免争议。或者索
性引用一首大词人的例词附后。
2)、词的格律:
没有孤平孤仄。没有三连平三连仄。
例:李清照词:
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
古: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(得:入 十三职//)
这句词,只有一个平声字;尾字三连仄;领字“这次第”
,三个字都是去声。
二是“词循旧例”,宜用古韵。好多词牌,有入声字要
求,这就把新韵给排除在外。应该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
(此处不展开)。至少因为填词有入声韵和领字去声要
求,使得填词如用新韵就很难施展。
但是总不能限制不会古韵者填词,紫雨觉得也不必拘
以及尽量不选押入声韵的词牌。
3)、词的押韵:
一是押韵格律,不像近体诗只有平韵,词韵可以押
三种韵,即平声、仄声、入声。
二是押韵形式,不像近体诗只有一韵到底一种形式。
而是有:平韵格、仄韵格、平仄韵转换格、平仄韵
通叶格、平仄韵错叶格等五种韵格。
前两种通行。讲讲后三格:
平仄韵转换格:即先平韵,又换仄韵。
如:南乡子:
仄仄平平(韵),中平中仄仄平平(韵)。
仄仄平平平仄仄(韵),平仄(韵),
仄仄平平平仄仄(韵)。
平仄韵通叶格:即平声韵侧声韵通押。所谓侧声韵,
如:《西江月》起头押平声韵,第二、第四句就平
声切去,押侧声韵,如平韵押‘东’字,侧声须押
‘董’字、‘冻’字方可。”
例词:
【定格】
西江月—回归
『中仄中平平仄,中平中仄平平(韵)』。
中平中仄仄平平(韵),中仄平平中仄(韵)。
雨收树静碧江空,雾霭悠悠风送。
--
中仄中平平仄,中平中仄平平(韵)。
莫道命途多舛,终归情谊千重。
中平中仄仄平平(韵),中仄平平中仄(韵)。
浅颦浅黛月明中,帘卷春枝香动。
---紫雨—2010-4-16
平仄韵错叶格
错,交错也,就是平仄交叉押韵。
【定格】
例词: 温庭筠---荷叶杯
中仄中平平仄(韵),平仄(韵),仄平平(韵)。
仄平平仄仄平仄(韵),平仄(韵),仄平平(韵)。
绿茎红艳两相乱,肠断,水风凉。
上例,温庭筠体以两平韵为主(落在句子结尾的韵字),
四仄韵转换错叶。
三是韵的情感色彩。
韵与情感的关系比较紧密。有的韵轻松悠扬,不适合
写悲愤的情感。有的韵短促沉闷,就无法表达开阔明
快的心情。紫雨引用两位专家的论述,列表如下:
表三:韵与情感的关系:
龙榆生:
明人王骥德:各韵为声,亦各不同。
表三可供我们填词选韵时参考。
有些字,不同的读音,不同的格律,取决于不同的字义。
碰到这类验律为“通”的格律,就需要查找字典,根据
字义来确定。
一朋友《忆江南》词,要求修改,原文如下:
危楼住,遥向锦溪望。把酒品茗明月邀,双桥弄棹逛
长廊。能不忆周庄。
注:危楼指高楼,这里指的是朋友的别墅。不知妥否?
此词押的是[七阳]韵。
紫雨点评:
这词很有诗味,意境也美。但第三四句应用对偶,
“双”,词性失对,“逛长廊”和上句“明月邀”结构
失对。改两字即可。“危楼”易歧意,建议不用。从
“七阳”可知押的是平水韵,而茗,古韵为仄。建议改
的望,应是仄声。
建议用张,也是张望意思,而且含有举止神态的灵动感。
修改建议:
《忆江南》词格:平中仄。中仄仄平平。中仄中平平
仄仄,中平中仄仄平平。中仄仄平平。
乡墅聚,遥向锦溪张。把酒品茶邀皓月,倚桥弄棹
逛长廊。能不忆周庄。
--紫雨修改建议,仅供参考---
8、如何把握格律?
1)、借助网络工具。无论哪种韵书,都有几千
字,创作时不可能字字去找。有朋友说要背诵韵
书。不必。
但是巧用现代学习工具,倒是捷径,网络真是个
大学校!
一是写诗词时,先找好诗式、词格。按格律写作。
诗式:
近体诗尽管可以凭粘对规则自己延展诗式,但初
学者先按律写诗,不必被粘对难住。
词格:
就找词谱,选词牌,详见附录:词谱。
选中,复制,然后倚声填词。
二是写完以后,拿到专业网站“验律”、“验韵”。
推荐四个网站,点击打开:
检验整首诗词作品。如今还增加了检验韵部。
很方便。但检验标准只有平水韵和中华新韵两种。
一个字,就会跳出许多同韵字。
会出现验律验韵的结论。然后根据提示修正。
在线拼音注解和朗读,可以黏贴整首诗词,辨识平仄用耳听!
极其声调确定平仄。
2)正视平仄。格律之争,一直有之。但与其花精力
去说明格律重不重要,还不如看一下平仄究竟是什么。
其实一小时就能明白。否则,写出的作品内容再好,
也会因为韵律缺陷而不被认可。
3)、循序渐进。好多朋友问:怎么掌握平仄,从哪
起步?建议从新韵开始起步。
格律也曾是紫雨的拦路虎。紫雨初中时就尝试学写
格律诗词。结果被入声字搞得晕头转向,因此望而却
步。几年前被高手提示,原来可以用新韵来理解平仄。
哇,汉语拼音可是我的强项。结果一发而不可收。
入了门,自然而然就融会贯通。如今,反而习惯了
用古韵,特别喜爱入声字。
大凡古典诗词写到一定程度,如果光用新韵,好像总
是在平仄上缺词少字。而入声字那特有的凄紧声调,
又有助于更好地传情达意。
4)、化繁为简。把厚书读薄,最后只剩下几张小卡
片而又了然于胸。这是读书方法。也是掌握格律的方
法。把复杂问题简单化。不然,古典文学浩如烟海,
太悬了,往往会云里雾里。
由浅及深,循序渐进,自会渐入佳境,紫雨与朋友共勉!
紫雨春节期间撰写,2011-2-11完稿。
2011-2-20修改定稿。
附录:
诗词工具:3、(龙榆生版词谱、律诗绝句诗式)
评论